发布时间:2022/2/22 15:13:53 浏览:630 次
丝竹管弦、琴瑟和鸣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璀璨文化遗产,有着显著东方美的中国音乐也在讲究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实现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在近现代文学的发展中,随着新一批市民阶层的崛起,通俗小说以强势的姿态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其中,武侠小说构建出的亚社会因远离主流政治社会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了很多人的精神“桃花源”。紧接着,大众媒介飞速发展,广受读者欢迎的武侠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剧,以武侠故事为背景的游戏行业也开始壮大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影视行业,而音乐便在气氛的渲染、情感的烘托、画面的呈现上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自然,武侠音乐便成为了武侠江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陵散》——写意
曲子的起始是娓娓道来的叙述,像故事的楔子一样平静而又沉稳的自白带领着整体情绪的循序渐进。在这样的平和深邃、意境悠远中,平直朴素的叙述中暗藏着情感的激流,超脱飘逸之外却也有沉郁凝重外溢,文人侠客心胸中的泼墨山水便在拂袖之间点缀而成。等行进至主体部分,曲子走向慷慨激昂,节奏韵律的起伏跌宕将情感带向顶点,不屈而坚硬的人物形象逐渐显现。同时,伴随着主调的渺渺余音,流露出几许凄凉沧桑之感。因此,在激愤中夹杂着凄苦,在不安中又蕴含着破坏一切气势的复杂情感也将听者裹到其中,并为之动容。随后,急促低音的泛起将壮阔豪迈的场景进一步渲染,并以豪爽短小的尾声作结,体现出故事“叙述”的畅快淋漓之感。
侠客为“平天下不平之事”浪迹天涯,他们在艰难险阻中习得能力,也获得了智慧与心境。因此灾难与不幸被升华为了处世的崇高感,只有真实的自我留了下来。
《十面埋伏》——写实
这首琵琶武曲的代表作完整表现出了一场战争从战前准备、战争进行时再到战争结束后的全过程,而更像是镜头语言的曲调表达,则呈现出让人震撼的生动画面。第一节便是剑拔弩张的气氛,通过琵琶特殊的演奏手法,弹出鼓点、战马嘶鸣、军队整装待发等具有典型战争符号的声音。节奏渐快,重度和力度也随之加强,军队的英武与战场的肃杀气息似乎扑面而来。第二节里,忽张忽驰的节奏是士兵的来回穿梭,而大幅度的推拉拨弦则刻画出武器相互碰撞、战场残酷拼杀的血腥场面。曲调的处理渲染像是电影镜头的特写,使得紧绷的情感浪潮层层推进。
不同于绿林山水中的流动之感,置身于政治中的“侠客”,充满了历史的厚度与凝重。将想象与现实结合,将未来与历史连接,他们虽归于政治世俗,也终将超脱世俗。在烈风阵阵、车马萧萧中,他们看到的是同一片江湖。
《沧海一声笑》——终章
歌词与曲调互相成就。“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两句极简的歌词就将大家带到了一叶扁舟上,那里众人欢唱、恣意豪放。琴音的几番起落,已经点染出了怡情山水的旷达与恣肆,后进的笛声将山水的自然美与人情感的愉悦进一步渲染。几个跳音清脆如玉珠落盘,中间的一段平缓如翠绿的湖泊,而滔滔浪潮般的重复曲调与情感的递进则将这样的豪迈抬高至顶点。但极盛之后便是衰弱,所以在这样的纵情歌唱中,我们依旧能够从曲调中品出一丝寂寥与飘逸,是一种对人世无奈的妥协,是转向自我享受今日的内在安慰。快意恩仇、行侠江湖之后看破红尘的寄情于山水,其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普遍的心理倾向。
结语
书中的刀光剑影及不同门派之间的融合碰撞让江湖极具魅力,有人从中看到了快意恩仇,有人看到了身不由己,也有人看到了殊途同归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精神。武侠音乐使得处于亚社会中的“理想人物”进一步丰富,纵向来看体现着与中国音乐的互融互通,横向上则显著表现出中国独有的儒释道理念在武侠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书如此,由此延伸出的文化行业中的武侠江湖也亦该如此。